查看原文
其他

​​合盛又有大动作了!

有机硅
2024-12-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经下午茶 Author 磐石2023




根据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合盛硅业母公司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凭借稳健的发展态势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95位,较去年上升40名,同时在细分榜单“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位列第132位,较去年上升16名。此外,根据“202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合盛硅业股份荣膺第205位。

图片来源:合盛硅业

即使已经名列一个又一个500强,合盛硅业依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而是将触角伸到产业链上下游,去追求更大的海洋。

进军下游,逆势扩张

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78.42GW,几乎赶上2022年87.41GW的全年总量。受新增装机量带动,多晶硅的出货量也实现了新高,2023年1-6月,多晶硅五大龙头的出货量超50万吨

据数字新能源统计,以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出货数据为标准,多晶硅生产企业排名TOP5分别为: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以及东方希望旗下的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其中,作为行业的龙头,通威股份以17.77万吨的出货量高居榜首,领先第二名协鑫科技(8.96万吨)近一倍。

2023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出货前五名

图片来源:数字新能源

在光伏产业链上,多晶硅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游原材料主要为工业硅,直接下游环节是硅片,并作为光伏电站的原料。由多晶硅原料通过直拉法、区熔法生长的棒状硅单晶体称为硅棒,晶体形态为单晶。由多晶硅原料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或定向凝固工艺生长成的锭状多晶硅体称为硅锭,晶体形态为多晶。由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切割形成的方片或八角形片称为硅片。

图片来源:国信期货

2022年,中国工业硅需求量为236万吨,其主要用于硅铝合金、有机硅和多晶硅。其中,有机硅约有8000多个品种应用在各行各业,有“工业味精”之称。

合盛硅业,做的就是多晶硅的上游——工业硅的生意,并且在这个高度分散的行业,一做就是行业全国第一,并在企业竞争中取得了不俗业绩。

从“草帽郎”

到硅老板

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时间回到上世纪,罗立国还在家乡宁波慈溪做着编草帽的生意,公司名为“合盛帽业”。到了2005年,49岁的罗立国转行,做起了光伏硅料的生意。合盛帽业摇身一变,成了“合盛硅业”。主要就两大产品,工业硅和有机硅。2017年,合盛硅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发价不到20元。

历经十余年的风雨发展,合盛硅业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2022年,中国工业硅需求量为236万吨,其主要用于硅铝合金、有机硅和多晶硅。就在当年,罗立国家族控制的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33万吨/年,产能均为全球第一。

合盛硅业之所以能躺着赚钱,和光伏市场的崛起,进而对于上中游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是分不开的。从利润上看,合盛硅业在2021年扣非净利润达81.76亿元,同比增长507%,几乎与隆基股份同期的扣非利润(88.27亿元)持平,这也是合盛硅业利润的“巅峰时刻”!

与业绩一路狂飙的,还有合盛硅业的股价:2021年9月14日,合盛硅业股价攀升至历史高峰259.80元/股,市值达2790亿元。据长江商报消息,当时罗立国及其一子一女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78.59%股份,以此计算罗氏家族仅持股合盛硅业的财富就达到2193亿元,成为宁波首富。

对于有机硅这样的高耗能产业,控制成本,特别是能源成本是实现业绩的有效法宝。合盛硅业之所以能迅速做大,似乎也离不开控制成本的功劳——不管是2021年的巅峰,还是之后的相对调整时期,“降本增效”的逻辑总是适用的。

据官网信息整理,合盛硅业以浙江嘉兴为总部基地,先后在新疆石河子、新疆鄯善、四川泸州等地建设产业基地,同时上马有机硅、工业硅生产线。2019年又启动云南昭通水电硅项目,这些地方能够以较低成本提供能源,成为合盛硅业的成本优势。

不过和“节流”比起来,一家公司要想真正做大,肯定还是得靠“开源”。并且对于硅这样的重资产行业,要想提升话语权,增厚抗风险能力,“逆周期建设”则是突破圈层的有效途径。

而且对它而言,最大的优势恰恰在于成本:自家工业硅极具成本优势,进而必然让有机硅、多晶硅保持较大优势,而在工业品的竞争中,成本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哪怕你只比别人成本低1元,你就可能是最后赢家。按照这一逻辑,有了钱的合盛硅业,开始了成为“最后赢家”的征程。

进军中下游

以成本为盾

合盛硅业投资多晶硅的起点很高,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前后宣布了两个项目,合计40万吨——相比之下,2022年赚了几百亿的通威股份,总销量也才25万吨。

2022年2月,推出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甘泉堡),投资规模为175.00亿元;2022年完成了40%建设,预计2023年3季度完工。2023年4月,又推出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鄯善),投资规模为176.31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两年。这两个项目,合计投资规模达351.31亿元。

合盛硅业在2022年年报监管工作函回复公告中,依然在强调自己的成本控制优势:

从成本端来看,生产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主要以工业硅和三氯氢硅为主,公司作为工业硅巨头,能通过原材料自供实现大幅降本。而生产多晶硅的第二大核心成本是电力成本,占比约25%,公司建设基地位于新疆,并且本身还具备电厂能自供一部分的电力,因此公司生产多晶硅的整体成本优势相对其他的多晶硅企业会尤为显著。

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多晶硅在前期的疯狂后,进入了一轮下跌通道。单单就2023年而言,硅料价格从高峰时期的超过20万元/吨,一路下滑至最低时期的不足7万元/吨。

图片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不过即使如此,似乎依然没有影响合盛硅业对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信心。据《每日经济新闻》,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2年度股东大会现场,罗立国更是发狠扬言“即使多晶硅卖到7、8万元/吨,合盛硅业多晶硅项目投产后依然能赚钱;我一条线10万吨,人家一条线1万吨,我的运行成本比它便宜1万~2万元/吨,它关门我还可以撑着,是这么计算的。”
时间过去了5个月,现在的硅价似乎已接近了罗总的心理极限。不过罗总的目标显然不止多晶硅:其实前文所提及的“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只是合盛硅业进军更大光伏项目中的一环。
据公告,4月20日,合盛硅业发布投资计划,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总投资额高达425.86亿元,包括以下三项:
  • 公司拟斥资205亿元投建“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包括20GW单晶硅棒产能、20GW单晶切片产能、20GW年单晶电池片产能以及20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产能,建设周期为3.5年;

  • 拟斥资44.55亿元投建“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作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

  • 拟斥资176.31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建设期为2年(前文已提及)。

就在今年6月,合盛又官宣总投资15亿元,在浙江嘉兴建设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年产8GW。此外,合盛还把触角伸向上游矿业。
据《21世纪商业评论》,就在今年8月中,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处石英砂矿业权出让,合盛矿业以9.09亿元拍下,溢价13倍。而4周前,合盛矿业以19.9亿,已买过一处石英砂矿权,这样算来,一个月花掉30个亿。
据《每日经济新闻》,硅料行业已经过剩的大背景下,合盛硅业坚持巨资下注,其押注的方向在于N型。在年报监管工作函回复中,合盛硅业表示“公司下游拓展的光伏材料应用方向为N型电池,N型电池预计成为未来主流,具备较大市场空间。因此,公司光伏材料投产后产能过剩风险较小”。
很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往往都有一个“科研梦”。同样,罗总的兴趣点,不限于光伏,还有更广大的空间。年中,旗下宁波“合盛新材”官宣,研发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并具备量产能力。而合盛硅业的碳化硅,和上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扎根上海

发力科研

今年3月,合盛硅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研发制造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动工。项目预计总投资2.5亿元,计划2024年底竣工。该中心建成后,将依托公司自有技术,着力研发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长晶技术和有机硅材料高端产品,助力打造上海碳化硅晶圆和有机硅产业生态圈。

研发中心效果图

图片来源:合盛硅业官微

500强合盛落户上海,不但是企业布局的一盘大棋,也是为上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添砖加瓦。相信未来上海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植,在助力合盛碳化硅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为上海打造全球经济中心、科创中心城市做出基石性贡献,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双赢。

END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周晓丽    17771460864

联系邮箱:zhouxiaoli@acmi.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机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